水濂_社区风貌_东莞·南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南城 > 社区风貌
水濂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16-03-31 15:55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一、基本情况

水濂社区位于南城东南部,东部与东城牛山相连,西部及西北部分别和厚街镇、蛤地社区接壤,南部分别与厚街镇、大岭山镇毗邻,北部分别和板岭国营林场、东城相接。总面积6平方公里。下辖大雁塘、九里潭、老围、西湖、邓屋和瓜田岭等6个居民小组,有宋、李、邓、黄、邹、魏、成、张、曾、卓共10个姓氏。2015年底,户籍人口787户2129人,外来暂住人口近3000人。境内有水濂山,海拔378.8米,风光秀丽,是着名的风景区,“彭峒水帘”是明代“东莞八景”之一。2002年,建成水濂山森林公园,总面积约6000亩,主峰海拔高378米,建有西山古寺博物馆、水濂洞天、天池、梦溪探胜、古庙广场、水濂山湖、园中园、小蓬莱阁等主要景点。

二、社区历史

明末清初时,水濂属恩德乡第十都管辖,但只有彭峒村名。清代中期属缺口司管辖,有大雁塘、榕树界(老围、西湖、邓屋)、九里潭、瓜田岭4个村名。民国23年(1934年),属第一区清平乡管属。民国36年(1947年),属第一区濂平乡管辖,称第3保(含瓜田岭、九里潭、老围、西湖、邓屋、大雁塘6个村名)。1949年10月东莞解放后,属第二区杨西乡。1952年12月,杨西乡析分为牛山、西平、榕龙3个乡,属榕龙管辖。1953年春,榕龙乡划归第十二区(后称厚街区)管辖。1957年,撤区建大乡时,榕龙乡划归环岗大乡管属。1958年3月,撤销横岗大乡,榕龙乡划归篁村大乡管属。1958年9月,合并入附城人民公社,与西平乡合称为榕龙营(后称生产大队)。水濂成为行政村,始于1961年6月设立篁村人民公社时,从榕龙析出,称水濂生产大队。

水濂社区位于丘陵地带,由多个分散的自然村组成,全部讲客家方言。最早在此定居的榕树界西湖魏姓人家,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五华县长乐村迁入。大雁塘宋姓族人,于道光末和咸丰六年(1856年)分别由上山门和惠阳淡水禾里坝迁入。

水濂是革命老区,早在1938年10月,中共领导的东莞模范壮丁队(俗称“老模”)组成后开赴大岭山区时,第一个宿营地是在大雁塘村,并留下一个小队在大雁塘一带开展宣传工作,其后成立中共外围组织“兄弟会”“姊妹会”。1939年8月,建立水濂山区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水濂山区一带进行过百多次战斗,有数以百计的战士壮烈牺牲,水濂山区的人民对国家对民族作出过巨大奉献。

三、社区发展

水濂社区从农业型向工业和旅游业转型,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在上级政府的帮扶下,水濂社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优惠政策,努力改善工业投资环境,从2005年至今,累计投入9500万元,建起集体厂房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5年社区两级总资产43302万元,社区两级总收入为3292万元。2015年3月,通过水濂集体资产交易点,社区位于上山路的简易商铺实现招租,每年增加集体收入31.8万元。

水濂社区以开展各项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村”、“东莞市体育先进社区”、“东莞市文明社区”、“东莞市市容环境卫生优美社区”、“东莞市平安社区”、“东莞市生态社区”、“环境升级改造先进社区”等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22250439传真号码:22298583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