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游园
森林公园:我国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2011-07-22 19:25:06
(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9月14日,第4版)
森林公园:我国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
森林公园是林业面向社会、联系社会的主要窗口,也是人们认识森林、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重要窗口,在我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今年,国家林业局党组更是明确提出把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意识,树立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价值观,努力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一大目标。
森林公园是弘扬生态文化的主要场所
我国自1982年9月建立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经过25年的发展,森林公园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这里不仅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主要场所,还成为形式多样的教育基地。多年的发展建设,在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同时,也提高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067处,规划总面积156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60处,面积1125万公顷。每年到森林公园参观、游览、访问和学习的游客快速增加,2006年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人数达到2.13亿人次,有52处国家森林公园年旅游人数超过50万人次,18处国家森林公园年旅游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旅游者在观光游览的过程中,体验祖国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回归大自然愉悦心情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了他们热爱森林、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愫。
为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森林、认识林业、探索自然,多年来,各森林公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强森林(自然)博物馆、标本馆以及宣传科普的标识、标牌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河北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水土保持展览馆、林业发展史展览馆和太行民居博物馆,已经有15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内蒙古森工乌尔旗汗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博物馆,收集存档的标本种类达2054种、13695件,是林业行业中馆藏标本最全、科目最多、制作水平最高的自然博物馆。
目前,一批国家级森林公园已经被命名为省级以上的科普教育基地、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更多的森林公园也已经成为大中小学生的实习基地、夏(冬)令营活动基地,科研人员的实验基地,广大艺术爱好者、艺术家的写生、创作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等。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13个植物专类园区,园内设置植物标牌、解说牌,每年开展“认知植物 亲近自然”等一系列科普活动,使上万名中小学生接受植物科普知识的教育。山东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采集、制作昆虫标本800余种10万余件,植物标本700多种,每年都有20多所大中院校的学生来公园实习。
森林公园推出的“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旅游活动,也使人们在游览休闲过程中拓宽了对自然的认知,受到了自然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每年举办兰笋文化节、宗教文化节、“三山”原生态游等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开发了一系列参与互动性、科普性强的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中小学生科普活动20万人次,宗教文化活动15万人次,成为上海市民与自然进行精神交往和心灵沟通的都市后花园。同时,森林公园还采取编辑出版书籍、园报、宣传册、光盘等各种宣传手段,增加游客的生态意识。广东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出版了10万册《环保手册》,免费赠送游客。
内容丰富的生态文化产品更加促进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各森林公园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深入挖掘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等文化内涵,并将其开发成人们乐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了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广西姑婆山开发的“方家茶”系列产品在珠三角地区、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已深入人心,采茶、制茶、茶艺表演、品茶等参与性旅游活动深受游客喜爱,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30万人次,年境外游客达5万人次。山东原山开发了系列生态文化产品,如原山茶、原山纯净水等十大系列60多个品种,深受游客喜爱,并取得良好效益。
森林公园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业,带动了周边乡村的经济发展,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据统计,森林公园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已经使2700个乡、1.2万个村、近2000万农民受益,带动森林公园周边4654个村脱贫,直接吸纳农业人口就业数量近50万个。农民意识到山川秀美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们有了热爱家园的自豪感,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同时,森林公园主动让利于社会,通过对本地居民、学生、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实行免票或优惠门票、办理年游览证等方式,增强了人们护林、爱林的意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潜力巨大的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能全面体现生态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我国森林公园尤其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高品位的自然风景资源,拥有众多体现大自然杰作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文明活动所遗存的人文景观,这些资源是我国壮丽河山的精华,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有着独特的、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科教审美等方面的价值,蕴涵着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宗教文化等各种生态文化要素,是我国生态文化中的精髓。
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林地面积占29.8%,湿地面积占4%,在这些区域内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绚丽的森林景观,更与高山峡谷冰川溶洞沙漠等地质地貌景观、瀑布温泉河流等水文景观以及我国5000年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56个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优美而多样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生态文化特色。这些资源是建立森林公园的基础条件,而当前我国森林公园规划面积仅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加快森林公园发展有很大潜力。
另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20年,我国国内居民的出游率将达到311%,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在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户外游憩将成为人们扩大精神文化消费的新热点,森林旅游的需求量将达到12亿~15亿人次,同时,人们的旅游方式也将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转向探索自然的奥秘,感受生态文化魅力的“知性之旅”。
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当前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着认识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解说体系不规范等问题和困难,因此加快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是构建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建设对构建繁荣的林业文化体系的重要作用,真正把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纳入整个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范畴加以推进。通过加大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各类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有生态文化设施的配套设施,建立规范的解说系统,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在生态教育、自然科普宣传、弘扬生态文化等公益性功能。尽快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的森林公园建设“全国生态文化教育基地”,作为生态文化建设示范,作为典范,对于从整体上推进全国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是一条有效途径。同时,要重视对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突出特色,提升文化品位。不断加强生态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如加强对导游、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专业社团的合作等,聘请专家、志愿者担任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顾问、讲解员,尽快建立起一支生态科普教育的人才队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教育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