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旅游专栏-东莞简介
中国东莞旅游网
官方微博 | 手机客户端 | 旅游服务热线 | 网站地图 | 东莞旅游地图
东莞概况 > 东莞简介
东莞市概况

  •   中心广场
  •   中心广场
  •   东莞制造
  •   东莞大道
  •   古塞飞虹
  •   黄旗山城市公园
  •   篮球城市
  •   会议大厦

    一、地理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东邻惠州,毗邻港澳,处于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要道。

    东莞市地处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22.6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831.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88.3小时。

    东莞陆地面积2460平方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位于东部的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全市最高山峰。

    东莞握东江和狮子洋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线97.2公里,海域面积97平方公里,狮子洋主航道岸线53公里。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市境96%属东江流域。

    东莞盛产荔枝以及香蕉、龙眼。市花为白玉兰。有珍稀植物115种,其中国家级和广东省级保护植物16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在银瓶山自然保护区发现有陆生脊椎动物182种,占广东陆生脊椎动物种类的22.03%,其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


    二、人口和民族

    2013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31.6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88.93万人。另有海外侨胞20多万人,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是着名的侨乡。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东莞市普查人口中,汉族人口781.41万人,占总人口的95.06%;少数民族人口40.61万人,占4.94%,主要有壮族、苗族、土家族、畲族、瑶族、侗族、布依族、彝族、回族、满族等。


    三、行政区划

    东莞1985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不设县(区),现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截至2014年7月,全市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总数597个,其中社区居委会247个,村委会350个。


    四、历史文化

    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同时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珠三角第一村“蚝岗古人类遗址”,表明早在5000年前,珠三角古人类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立县,名为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相传因境内盛产莞草(一种水草),又位于广州之东而得名。1839年,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曾孕育出袁崇焕等一批英雄豪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万千东莞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战斗,浴血捐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1978年9月,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开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坚持以外向带动起步,以制造产业立市,以城乡一体发展,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发展成为新兴的国际制造业名城,被称为广东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缩影。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中国制造业名城、最具成长性创新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等多项荣誉。

    东莞具有深厚的岭南文化积淀,是着名的龙舟之乡、举重之乡、游泳之乡、龙狮运动之乡、民间曲艺之乡和全国篮球城市,着名的岭南画派也发端于东莞可园。近年来,东莞大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相继建成玉兰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广场文化之城、博物馆之城、图书馆之城和音乐剧之都建设初见成效。2011年1月,东莞正式确立以“活力”为核心价值、以“每天绽放新精彩”为整体宣传口号、以莞香花为设计原型的东莞城市标识系统,进一步打造城市新形象。2013年11月,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东莞是一个生态绿城,全市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28个镇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自然、人文景观众多。东莞文物八景有:故垒雄风(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可园蕴秀(东莞可园)、城楼集瑞(迎恩门城楼)、蚝岗探古(蚝岗贝丘遗址)、潢涌宋祠(黎氏大宗祠及古建筑群)、南社遗韵(南社村古建筑群)、金鳌塔影(金鳌洲塔)、东纵丰碑(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东莞新八景有:松湖烟雨(松山湖高新区)、大道朝晖(东莞大道)、广场挹萃(市中心广场)、古塞飞虹(虎门大桥)、虎英叠翠(虎英郊野公园及御景湾周边景观)、板岭凝芳(绿色世界、水濂山森林公园及周边景观)、莲峰赏鹭(长安莲花山风景区)、金沙漾月(石龙金沙湾)。


    五、交通

    东莞交通便捷,陆、海、空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铁路方面,广深、京九、广梅汕三条铁路在常平镇交汇,广深港专线在虎门镇设站。自2013年6月20日起,原在常平镇境内的东莞站更名为常平站,广深线新建的新石龙站正式命名为东莞站。公路方面,初步形成以高快速路为龙头,国省道为骨架,一级公路通镇街的较便捷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至2013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002.494公里,公路密度202.9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其中高快速公路12条(G4、G94、G9411、S3、S20、S22、S27、S31、S304、S305、S88、S8816),共计335.112公里;目前全市有510条公交线路,5776辆公交车,7691辆出租车,实现“100%镇有站、100%符合通客车条件的行政村(社区)通客车和100%有候车亭”,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城市之一。港口方面,拥有国家一类口岸虎门港,获国家和省核准建设的万吨级深水泊位35个,其中已建成投产的23个;2013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1亿吨,集装箱190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9.20%、30.03%。航空交通方面,100公里内有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海机场、香港新机场等。

    东莞正着力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由1、2、3、4号线等4条线路组成,线网总长约218.3公里,设站76座,途经22个镇街(园区)。目前在建项目为2号线一、二期工程(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段),线路总长37.8公里,总投资180.12亿元,途经石龙、茶山、东城、莞城、南城、厚街、虎门等镇街,设车站15座(地下站14座,高架站1座),计划2015年建成通车。城际轨道交通方面,主要包括在建的穗莞深城际轨道和莞惠城际轨道,以及规划的佛莞城际轨道和中南虎城际轨道。


    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013年,东莞生产总值(GDP)5490.02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为0.3:45.9:53.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12.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3.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6.66亿元,进出口总额1530.72亿美元,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9.01亿元,税收总额1085.3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214元。


    网站地图 | 网站标识码:4419000006
    联系电话:0769-22226801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2094号


    版权所有 ©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旅游专栏 粤ICP备05075016号
    如您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技术支持:东莞市千百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