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蛟窝社区
拔蛟窝社区位于东莞市万江中心区,辖区面积1.32平方公里。东与莫屋社区相接,南靠汾溪河,与水蛇涌社区隔海相望,西与蚬涌社区为邻,北为黄粘洲社区。辖南边、下东、上东、村头、西坊5个居民小组。
1987年前,拔蛟窝村辖拔蛟窝、蚬涌、湾头、企石、小海口、梅树墩、黄粘洲、莫屋新村8个自然村。1987年12月,分出拔蛟窝、黄粘洲、蚬涌(包括蚬涌、湾头、企石、小海口、梅树墩)3个管理区。莫屋新村划入莫屋管理区。
拔蛟窝村以陈姓为主,其他姓氏有曾、骆、尹、李、何、苏、周等。
相传明洪武元年(1368年)立村。村民始祖曾做过县官,后因官场黑暗,弃官隐居在今西滘村附近寄棚度日。有一晚,他梦见一群白鸠在低空嬉戏腾飞,便穷追不舍……,一觉醒来,方知白鸠未擒,故步其梦而巡视,当巡至拔蛟窝时,认为此地为梦幻之地,便在该地落籍,取名为“白鸠窝”。清朝末年,由“白鸠窝”母校培育之探花学士陈伯陶凯旋回校观光,席间认为“白鸠”与“拔蛟”同音,且乃是自己开源之地,提拔蛟龙之点,故建议改为拔蛟窝。
新中国成立后,聚落呈长块状分布。农业主种水稻,有元朗菜腌制出口。办有轮窑砖厂、爆竹厂、对外加工的毛织厂。
改革开放后,从最早的一家毛织厂发展到港商、台商和内地民营等数十家企业。工业产品主要有:电子气筒、螺丝、水泥制品、成衣、毛织制品、生活用纸、电子产品、线路板、电脑机箱、印刷、钢模制品、塑胶制品、家具、窗帘、手袋等。
2013年,拔蛟窝社区总人数2035人,其中户籍人口2035人,外来暂住人口805人,户籍人口从业人数1450人。社区集体经济可支配财政收入8545万元,资产总额21380万元,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19518元。
2012-2014年,拔蛟窝社区先后被授予万江街道拔蛟窝社区2011年度村组可支配常规性收入总额3000超万元、2011年度东莞市宜居建设先进单位、先进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室)、2011年度消防安全工作先进集体、东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创先争优“南粤先锋”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度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表扬单位、二0一二年度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先进服务站、东莞名村、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带学活动优秀终端站点、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备案号:粤ICP备11012759号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