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_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头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东莞 > 东莞概况 >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境域】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因地处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介于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最东是清溪镇的银瓶嘴山,与惠州市惠阳区接壤;最北是中堂镇大坦乡,与广州市区和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最西是沙田镇西大坦西北的狮子洋中心航线,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海交界;最南是凤岗镇雁田水库,与深圳市宝安区相连。毗邻港澳,处于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中间。西北距广州59公里,东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东西长70.45公里,南北宽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7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东莞市地质构造上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米,坡度30°左右,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东莞市最高山峰;中南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岗地发育,陆地和河谷平原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间,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为易于积水的埔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田区;西南部是濒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东莞市握东江和广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线115.94公里(含内航道),主航道岸线53公里,拥有深水良港——虎门港。

【河流】东莞市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境内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惠州市博罗县、惠阳区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新开河口;有发源于深圳市宝安区的石马河流入,至企石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龙分出南支流后,北干流续流至石滩,与来自广州市增城区的支流汇流,经市境的大盛注入狮子洋;南支流斜向西南流经石碣、万江,在峡口接纳来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峡口以下有3支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东向西汇入,续流至泗盛注入狮子洋。北干流与南支流之间为东江三角洲的河网区。

【海洋】东莞市海域面积为9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狮子洋和伶仃洋。大陆海岸线长97.2公里,属南亚热带浅海区,拥有海岸线的有长安、虎门、沙田、厚街、麻涌、洪梅和道滘等7个镇。全市拥有威远岛、泥洲岛、木棉山岛、涌口沙、虾缯排5个海岛,海岛岸线长34.58公里,海岛面积24.13平方公里。沿海滩涂负1米以内潮间带2057公顷,负3.5米以内潮间带3697公顷。东莞海域有鱼类约90多种,贝类18种,甲壳类21种。浮游植物有硅藻、甲藻、蓝藻等3门,共247种,其中硅藻占优势。平均生物数8.32万个/升、生物量0.17毫克/升。浮游动物有10个种群29属约63种,生物量变幅在0.20—0.24毫克/升间,平均0.22毫克/升。海域潮间带底栖动物有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等四大类32种。东莞市港口资源丰富,狮子洋、伶仃洋的深槽紧靠东莞市的海岸线,麻涌镇的新沙,沙田镇的立沙、泥洲岛、西大坦,虎门镇的威远岛、沙角等拥有深水岸线和深槽通过的海域,是建设深水港区的优良港址,而且深水岸线内侧的陆域土地多平坦宽广,又处在东江入海河口区,淡水资源条件好,陆域水、土资源组合优势明显。截至2014年,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全海域海水依然劣于海水水质四类标准,属于严重污染海域。(市海洋与渔业局)

【植被】东莞市在历史上是森林茂密的地区,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南亚季风常绿阔叶林,组成种类多样而富于热带性,由于人口激增,历代砍伐,使原生性森林大幅减少,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杜英科、山矾科、梧桐科等种类组成,其中大多数是热带亚热带分布种,较常见的有樟树、阴香、铁冬青、华润楠、浙江润楠、假柿树、银柴、土蜜树、鸭脚木、蒲桃等。随着东莞市实施林业生态工程,森林植被恢复成效显着,据调查野生植物1630种,野生珍稀植物115种,生物多样性位居全省前列。东莞市主要植被分为:针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主要有野漆、椭圆叶豺皮樟、三桠苦、山乌桕、鬼灯笼和乌毛蕨、芒箕等;典型常绿阔叶林,常见种类红花荷、蕈树、黄樟、黄杞、青冈栎、网脉山龙眼等;季风常绿阔叶林,常见种类鸭脚木、乌榄、樟树等;常绿灌丛,常见种类鸭脚木、银柴、鼠刺、豺皮樟、九节、梅叶冬青、桃金娘等。其中山地、丘陵及未经开垦的岗地现状植被以人工林和次生林群落占优势,林下以灌木、蕨类植物或草本为主,沟谷等较为阴湿的山地多见攀缠植物。现状植被反映出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而热带性较强的特征,与南亚热带气候特点相适应。(林业局)

【气候】东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温度变幅小,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2014年,东莞市天气气候主要特点是:年总降水量1935.6毫米,比常年平均值略偏多5.7%;年平均气温22.9℃,比常年平均值偏高0.3℃;年日照时数1958.8小时,比常年平均值略偏多3.7%。基本气候特征属正常年份。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偏多、偏少月份两极化。3月30日开汛,比常年偏早;汛期总降水量1460.6毫米,比常年平均值略偏少3.3%,其中前汛期偏多12.6%,后汛期偏少22.6%。各月气温波动较大,夏秋气温持续偏高。全年高温(≥35℃)日数14天,为近10年来最多,低温(≤5℃)日数3天。(气象局)

【矿产资源】东莞市内已知矿产有Ⅶ类19种,矿床点66处。其中,金属矿产Ⅲ类8种,矿床点34处:黑色金属矿产10处(铁矿点9处,钛铁矿1处),有色金属矿产23处(铜矿点4处、铅锌矿点4处、钨矿点10处、锡矿点4处、钛矿点1处),贵金属黄金矿化点1处。非金属矿产Ⅵ类11种32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9处(耐火黏土4处、泥炭土4处、石油1处),化工原料矿产14处(黄铁矿点6处、重晶石矿点3处、钾长石矿点4处、石盐矿点1处),建材非金属矿点3处(水泥灰岩2处、水泥粘土1处)。主要分布在东莞中部、南部和东部的山地、丘陵地带。矿产分布分散,无规律。

【动植物资源】东莞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体型较大的野兽多栖息在东南山区,一般兽类出没于平川、丘陵。主要野生动物有:哺乳类、鸟类、鱼类(134种)、甲壳类和多种贝类、两栖、爬行类、昆虫类等。主要野生植物有:维管束植物1630种,隶属210科,805属,其中蕨类植物125种,37科,66属;裸子植物7种,5科,5属;被子植物1498种,168科,734属(其中双子叶植物143科,556属,1135种;单子叶植物25科,178属,363种)。内陆水域中常见浮游生物8门110属。

【旅游资源】东莞市既有滨海秀色、稻海蕉林、荔红荷香、旗峰胜迹等自然风景,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近代史开篇地、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2004年,东莞市评出新“八景”:“松湖烟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道朝晖”(东莞大道)、“广场挹萃”(市中心广场)、“古塞飞虹”(虎门大桥)、“虎英叠翠”(虎英郊野公园及御景湾周边景观)、“板岭凝芳”(绿色世界、水濂山森林公园及周边景观)、“莲峰赏鹭”(长安莲花山风景区)、“金沙漾月”(石龙金沙湾)。同年东莞市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1年4月,又被亚太旅游联合会、国际度假联盟组织与中华生态旅游促进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授予“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称号;同年11月,又获评“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称号。截至2014年,东莞市境内有鸦片战争博物馆(威远炮台、沙角炮台、海战博物馆)、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松山湖景区、新华南MALL·欢笑天地、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龙凤山庄影视旅游区、粤晖园、香市动物园等8个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有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东莞可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鸦片战争博物馆、可园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村头村遗址、金鳌洲塔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刘念宇)

最近更新
热点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    承  办: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备案号:粤ICP备1101275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