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井头舞龙申报“非遗”_龙狮艺术_中国·东莞
头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东莞 > 文化东莞 > 民间艺术 > 龙狮艺术
大井头舞龙申报“非遗”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www.dg.gov.cn   来源: 羊城晚报
【字体:??

    据称该社区是广东省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曾荣获“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大井头社区近期又积极把“舞龙”这一民间艺术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这一民间文化发扬光大。据有关专家介绍,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醒狮之乡”之类的单项评选,这是广东省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意味着大井头社区的民间文化艺术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满园。

    大井头村麒麟舞源自明清

    据当地老人介绍,早在明清时期,大井头村就已经有麒麟舞等民间文化活动。麒麟传统活动时间是在农历新年正月,先在麒麟馆安好神位,用大红纸中间倒置写“火”字,两边对联为“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大井头有世代相传爱好麒麟文化的家族,小孩七八岁时就加入麒麟活动的行列。最让大井头人引以自豪的是,民国时期,大井头村曾派出一队麒麟、醒狮武术队前往广州总统府表演,孙中山先生亲自到场观看和检阅,这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

    传统戏曲大井头村也蔚然成风。1944年,省港澳文化事业萧条,各界艺人都从城市转入农村,着名粤剧演员卢启光、苏文侠、任丽娟、肖芙蓉、刘侠郎、刘剑峰等都来到大井头村,与村里民间艺人联袂创建了“息影剧社”。后来,“息影剧社”改为“大井头九重天粤剧团”,当时上演的大型传统名剧有《白蛇传》、《十奏严嵩》等,深受广大群众热烈欢迎,该剧团从1945年一直活跃到解放初。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大井头重新组建了“大井头粤剧团”。1956年,又成立了一个“大井头儿童粤剧团”。该团全团演员平均年龄只有12岁。大跃进时,大朗、常平几万民工聚集松木山大干苦干建筑水库,当时的大朗公社党委会把大井头儿童粤剧团调到水库工地为几万民工一连几晚演出粤剧,极大地振奋了民心。

    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建设

    据大朗镇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使大井头的民间艺术受冲击而衰落。相反,历史积累下来的深厚文化沉淀,造就了大井头各类民间艺术绵绵相传。麒麟、醒狮、武术、纸扎、舞龙、戏曲、腰鼓等民间艺术都在这里扎下了根。

    他们深深明白,“物质文明使人富裕,精神文明使人幸福”。因此,社区每年投入文化建设的资金达120多万元;高标准建立了总面积达33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中心设有书法室、排练场、健身房、棋艺室、图书阅览室,每天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达500人次以上;投资8.9万元,建成了社区室内健身房,向居民及广大外来员工实行全日免费开放。

    目前,该社区已建起舞蹈队、曲艺队、醒狮队、麒麟武术队、粤剧团、舞龙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在大井头,“户户唱歌声,人人把龙舞”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2003年,大井头男、女舞龙队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大赛获铜奖;2004年参加市第一届龙狮大赛获一等奖;2005年8月,男子龙队参加广东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龙狮大赛获一等奖,女子队获二等奖;2005年9月,参加“首届泛珠三角9+2(广东汕尾)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获金奖。

文章关键词: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    承  办: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备案号:粤ICP备1101275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