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麒麟:春天在哪里?_莞人莞事_中国·东莞
头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东莞 > 文化东莞 > 莞人莞事
高华麒麟:春天在哪里?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www.dg.gov.cn   来源: 东莞日报
【字体:??

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叫好不叫座 。

■工人在手工制作高华麒麟 记者 罗林林 摄

“今年做,明年怎么办?”清溪镇高华麒麟作坊掌门人黄素明耐心地糊着麒麟,有时会为这古老工艺品的销量发愁。

高华麒麟作坊始自清朝嘉庆年间,近200年的历史传承让它风靡海内外,曾随清溪麒麟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大放光彩。2008年,高华麒麟制作工艺被授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而今正申请国家非遗项目。

华丽光环没给黄素明带来多少兴奋。反而随着麒麟产品市场日益萎缩,平添了几分无奈与惆怅。

独门配方成就“一哥”

六旬的黄素明说,家族的麒麟制作史可追溯到清嘉庆年间。当年,作为客家人聚居地的清溪镇,村村皆有舞麒麟的习俗,但当地没人懂制作客家麒麟,村民们只得到广州、佛山、惠阳等地采购。黄素明的太公看准这个商机,只身赴惠阳拜师学艺,数年后学成归来,在清溪开了一家麒麟作坊,名为“高华麒麟”,这也是东莞第一家专门制作客家麒麟的手工作坊。

然而,工艺上与惠州等地麒麟的同质化,让第一代“高华麒麟”的市场没有打开。人们还是更愿意信赖广州、佛山、惠州等地老作坊的产品。黄素明的太公弃麒麟,重新扛起了锄头。

到黄素明的爷爷这一代,“高华麒麟”华丽蜕变。

黄素明的爷爷在重要的一环——用料上下了工夫,配制出独有的专用糨糊和砂纸,成品做出来后比别的作坊同等体积的麒麟要整整轻一斤,更适用于舞狮。经改良麒麟脸谱轮廓、色彩和双目角度后,第二代“高华麒麟”很快受到了市场认可,由此也确立了黄家东莞麒麟制作“一哥”的地位。

“轻”麒麟迎来好时光

到了黄素明的父辈,则专注制作麒麟,临去世前,仍不忘手中的麒麟绝活。

黄素明说,父亲在灯下为麒麟上色辛苦的样子,一直留在自己印象里,所以,做麒麟不单是一门生意,还是一种情结。

上世纪80年代初,黄素明从一家陶瓷厂辞职,接过衣钵,全身心投入麒麟制作。

黄素明制作的麒麟,每个重2斤5两,在舞动时“眼睑”和“下颚”还会惟妙惟肖地开合抖动,看起来就像麒麟在眨眼和吐纳。

此外,黄素明的高华麒麟比普通同等体积的手工麒麟要轻500克,这在改革开放初为市场热捧。

据黄素明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东莞迅速组建了几百支民间麒麟队。由于那时娱乐活动单一,舞麒麟就成了人们逢年过节时最大的享受。而这,也让停滞了近30年历史的高华麒麟迎来了最好的时光。

黄素明说,由于高华麒麟名气大,当时深圳、惠州、东莞和香港的大部分麒麟都出自他手。当时一只麒麟的成本为20多元,售价却高达100多元。黄素明说,当时政府干部的月工资也不过58元。

当时一年能卖到70只麒麟,这可观的收入与麒麟市场的盛况,让黄素明至今难以忘记。

[cms-page-tar]

现代文化冲击麒麟市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让麒麟的最好时光一点点消逝。进入21世纪的东莞,工业化逐步加快,商业、娱乐业的繁荣,让舞麒麟这一古老的传统逐渐式微。

“10元能找到10元的娱乐;50元有50元的娱乐……”黄素明说,娱乐方式多样化的冲击,让清溪的麒麟队飞速减至现在的6个。而一年中舞麒麟的次数也在锐减。这也影响了黄素明等民间艺人的收入。

黄素明掰着指头算账说,一支较好的18人麒麟队,一年收入仅3万元,平摊下来每人的收入微不足道,有时甚至连成本都难收回。

麒麟队生存的艰难,也让黄素明的麒麟制作受到“牵连”。

“有一年只卖1只麒麟!”黄素明说,相比80年代麒麟的高价,现在一只麒麟也仅卖1000多元;而销售数量更是锐减,最多也仅能卖20只。迄今为止,今年不过卖了10多只,净利润3万多元。

黄素明和儿子黄志成也想了很多办法,意图扭转惨淡的局面。

2003年,黄志成摆弄着手中的小饰品,突然来了灵感:麒麟能否也做成装饰品?他立刻将想法告诉父亲。黄素明觉得新鲜,认同了。

于是,黄素明父子开始做仅供摆设的小麒麟,如两拳头般大小,制作手法和大麒麟无异,但难度更大,做一个大约10天,售价与大麒麟差不多,都是1000多元一个。不过,目前小麒麟销量一年也不过几个。

后来,黄志成又提议网上开店。但新兴的互联网也未给古麒麟带来多大的转变,网店生意仍然清淡。

现在,黄志成已转行,只是偶尔还会帮忙做麒麟。

不过,和麒麟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黄素明却难以释怀:能否通过与樟木头观音山等东莞旅游相结合,激活麒麟文化,从而打开麒麟销路?

[cms-page-tar]

商务智库支招

向纵横延伸产业链

柳更生(企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麒麟是一种传统文化,麒麟制作也是民族的财富。其实,可以通过麒麟制作的产业链纵横方向延伸,来激活麒麟的经济价值。

在纵向上,可与麒麟表演结合。通过合作,把麒麟表演发扬光大,形成一种强势的文艺活动,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比如,东北二人转,它就将这种地方文化发掘出来,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其潜在价值已经很大。同样,麒麟表演一旦达到这种效果,其所需要的麒麟相关产品必然也会大大增加。

横向上,正如黄素明所说,可与旅游业等产业结合,进行价值挖掘。在旅游景点,首先可以将麒麟文化作为文化讲解,形成旅游资源,旅游品牌。就像到神农架就是为了看野人;我们能否做到到清溪就为了看麒麟?如果这样,麒麟制作环节也将得到激活。

当然,麒麟毕竟是传统文化,它也必须与现代结合。现在的很多舞龙队的龙头等制作,都和声、光、电等现在技术结合,形式更为多样,更容易吸引年轻人。

通过展示平台推销麒麟

安钢(金点品牌策划机构总裁):首先,还是要将麒麟文化发扬光大。中国的文化纷繁复杂,形态多样。麒麟文化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支。因此,将麒麟文化打造成品牌文化,这是麒麟制作等环节发展的基础。所以,相关部门或者企业要引导消费者了解麒麟文化,不要将文化仅局限在小范围内。

当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性非常重要。实际上,单靠麒麟制作本身,很难实现经济价值。因此,寻找和旅游业、会展业结合是个方向。比如,可以和粤晖园等文化展示平台结合,通过展出麒麟工艺品,获取旅游附加值,以得到经济回报。

相比80年代麒麟的高价,现在一只麒麟也仅卖1000多元;而销售数量更是锐减,最多也仅能卖20只。迄今为止,今年不过卖了10多只,净利润3万多元。

文章关键词: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    承  办: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备案号:粤ICP备1101275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