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歌省级传承人李仲球正在表演。
东莞麒麟舞在天安门广场的演出
东莞阳光网讯 (记者 温龚锋)在第六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6月11日)到来之际,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莞木鱼歌、赛龙舟、樟木头麒麟舞等3个项目成功入选。
据介绍,2010年东莞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木鱼歌、赛龙舟、樟木头麒麟舞等3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木鱼歌、赛龙舟为新入选项目,樟木头麒麟舞为扩展项目。至此,东莞已有木鱼歌、赛龙舟、麒麟舞、千角灯、中堂龙舟制作技艺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鱼歌起源于明末清初,迄今400多年,木鱼歌的唱词基本上为七字句,它的唱本叫做木鱼书,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民间一般是用东莞方言的说唱形式,演唱时多用二胡、古筝、琵琶、三弦伴奏,没有乐器时也可用竹板击节,配合朗诵。木鱼歌曾是东莞城乡民间抒发情怀的一种重要方式,街头巷尾都有木鱼歌声。随着社会变迁,原来家家吟唱的木鱼歌如今已日渐式微,濒临失传。
[cms-page-tar]
场面盛大的东莞赛龙舟。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五月三十日,东莞人开始划龙舟,洗龙舟水,趁龙舟景,裹吃粽子,吃龙舟饼,食龙舟饭,唱龙舟歌等一系列与龙舟有关传统活动,称为龙舟月。其主要活动是龙舟竞渡,每年龙舟竞渡,莞邑万人空巷,到东莞万江河岸观看。东莞赛龙舟夺锦,自宋代以来一直沿袭至今。
东莞麒麟舞至少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早在400多年前,东莞以银瓶山为中心的山区片就有客家人聚居,并有舞麒麟的习俗。麒麟是吉祥的象征,舞麒麟承载着世代民众的理想。东莞樟木头镇麒麟舞代代相传,有些家族舞麒麟,传承人至今已历时八代。
据悉,在第三批国家级名录项目中,广东省共22个项目入选,而东莞市有3个项目成功列入名录,在数量上占全省的八分之一。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