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走进高埗 > 行政社区 |
塘厦村位于高埗镇东北部,地处该镇三塘路东端,距镇中心5.3 公里。东与石碣镇南沙头村接壤,西与高埗镇草墩村、宝莲村隔北王路相连,南与高埗镇卢溪村接壤,北与中堂镇潢涌村隔河相望。
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因始祖苏乐善从四川省眉山县迁居南雄珠玑巷,数代以后,再由珠玑巷迁到塘厦立村,随后梁、古、廖等姓迁入而形成。因当地鱼塘甚多,始祖立村居住在塘边(下),故称塘下。“下”与“厦”谐音,后改称塘厦。
塘厦村在1909年时属东莞县中堂司管辖。民国时期,属东莞县第一、二、六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东莞县第四区、第十五区、附城区、中堂区、冼沙大乡、石龙乡、石碣乡、石龙人民公社、石碣人民公社、高埗人民公社、高埗区公所、塘厦村委会。1999年,隶属高埗镇至今。
2015年底,塘厦有户籍人口2000人,其中男性994人,女性1006人;80岁以上老人57人,最年长者99岁(女);有港澳台同胞约35人,外来人口2650多人。本地居民均为汉族,属于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
塘厦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蔬菜等。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有:村集体经济分红、工资性收入等。
该村交通方便,S120省道从村旁经过。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通水、电、电话和网络。村里建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图书馆、篮球场和全民健身设施等。1952年2月,公立塘厦小学开办。1994年9月1日,落成占地面积5250平方米、建筑面积1382平方米,高三层的塘厦小学校。2005年,该校合并到东联小学。该村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黄麻、甘蔗、花生、白豆、番薯等。1984年10月,开办镇内第一家民营企业工厂——石灰厂。1989年9月,开办机制红砖轮窑厂,年收入2.1万元。1995年该村设立工业园,自建店铺招租。村内现有工业企业1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7.4亿元。商业企业80余个。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有工资性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分红。
塘厦村现有3座宗祠。分别是梁氏宗祠、苏氏宗祠和古氏宗祠。梁氏宗祠位于塘厦村第四村民小组,1993年重修,祠坐北向南,面阔11.7米,深15.45米,建筑面积180.76平方米。祠为三开间,一进式,红石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硬山顶,龙舟脊,碌灰筒瓦,有厢房。门面纸皮石装修,红石门框,上方楷书“梁氏宗祠”四个大字,对联为“傅卢祖泽,铎振家声”,祠后设“积厚堂”先人台。
苏氏宗祠位于塘厦村第三村民小组,1993年重建,祠坐北向南,面阔10.8米,深15.3米,占地面积165.2平方米。三开间两进式,两包厢结构,有天井。天面为木材金字顶托横梁,硬山顶,龙舟脊,碌灰瓦。绿色釉瓦筒,勾头滴水。门面蓝色纸皮石装修,门框上方楷书“苏氏宗祠”四个大字,对联为“支分塘厦,派衍眉山”。
古氏宗祠位于塘厦村第二村民小组。2011年建造,宗祠坐北向南。面阔10.15米,深21.7米,建筑面积为220.26平方米。祠为三间三进式结构,有屏风,两个天井。每间红石柱,抬梁混合结构,内墙贴绿色砖块瓷片,黄色瓷片地砖。硬山顶,瓷砖脊,东西各鳌鱼相对。绿色釉琉璃筒瓦,勾头滴水。门前有包台,门面是青砖门框,上方楷书“古氏宗祠”四个大字,对联为“古苑鸿才开宋代,羊城仙蹟着清时”。宗祠第三进为后堂,堂额为“新安堂”。
该村现存1座文武庙,建于1983年,供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文昌菩萨、观音等,每年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冬至、观音诞,村民会举办祭祀活动。每逢正月十五,村里面每家每户都会带上菜肴到祠堂与全村人一起聚餐,庆祝村里添丁,这一元宵节习俗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塘厦村的杰出人士代表有单朋,1922年出生,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年春,单朋根据中共东莞县委指示,与黄涛、黄嘉等组织灰色武装,在莞城和寮步路段两侧地区活动。后转入地下隐蔽斗争,1945年初,参加东莞县委在大岭山瓮窑举办的训练班,后参加莞城武工队,先后任政治指导员和武工队党支部书记。1945年7月,在横坑饮评与日军作战中牺牲。
运动员梁锡芬,1966年出生,1982年从东莞县业余体校毕业,1985年被选入广州军区体大队,1986年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体大队;先后夺得国际军体第35届军事五项锦标赛团体第二名,第36届军事五项锦标赛个人第三名、团体第一名,第37届军事五项锦标赛个人成绩第一名、团体成绩第二名,第38届军事五项锦标赛个人成绩第二名、团体成绩第二名等好成绩。1987年9月,被国际军事理事会授予国际级军事五项运动健将;1989年7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政治部)授予一等功一次;1990年,被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政治部)授予“学习雷锋先进个人”1次。
塘厦村委会
塘厦村大道
塘厦幼儿园
古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