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林业科技信息网
森林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 林业科技信息网 > 科普专栏 > 森林文化

莞之二―莞香

、关于名称:

    莞香,常用名土沉香,学名Aquilaria sinensis(Loun)Gilg,别名白木香、女儿香、崖香、牙香树、密香树、六麻树,为瑞香科土沉香属常绿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特有珍贵药用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价值不菲。莞香叶有大小两种,大者称大叶香,为长卵形,小者称细叶香,为披针形,互生,两端尖,全叶长二寸许,青绿色。同属植物我国还产另外一种云南土沉香,产云南省。

二、形态特征

    莞香叶互生,卵形至长椭圆形,秃净而亮,全缘;花黄绿色,排成腋生和顶生的伞形花序;花萼管状或钟状,常被柔毛,檐5裂,喉部有10片连合成一环的鳞片状花瓣;雄蕊10,着生于萼管喉部;下位花盘缺;子房2室;蒴果木质,压扁,倒卵形,密被灰毛;成熟种子圆形,黑色,有长于本身2倍的角状附属体。花期3月至4月,种子成熟期6月。分布于印度、马来亚以及亚洲东南部,我国产云南南部、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其中海南最盛产。

三、价值与用途

   (一)药用:莞香的枝干或根部受虫蛀或砍伤后,被真菌侵人寄生,在菌体内酶的作用下,使木薄壁细胞贮存的淀粉产生一系列变化,最后形成瘤状的香脂。香脂呈黑褐色,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故名沉香。

    沉香的采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选择树干直径达30cm以上的大树,在距地面1.5~2m高处,用刀在树干上顺砍数刀,伤口深3~4cm,伤口附近的木质部则分泌树脂,逐渐变棕黑色,经数年后割取有树脂的木部。此新伤口,经若干年后又继续生成沉香。(2)在距地面约1m处的树干上,凿成深3~6cm,直径3~6cm的小口。(俗称“开门香”)。然后用泥土封好,伤口附近的木质部分泌树脂。此法生成沉香状。(3)寻找枯朽的白香树,有时可觅得质量较好的沉香。所得沉香木,用刀除去不含树脂的木部,晒干后,即为市售品。(4)人工结香法,采用真菌寄生在白木香树上,使木材的薄壁细胞中贮存的物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最后形成香脂,采用此法,一般三年左右即可达到二级、三级品的沉香。

    目前国产沉香药主产于海南东方、保亭、陵水等地,广东湛江、徐闻、肇庆、广宁等地也有。广西产量甚少,台湾亦有产。进口沉香主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及越南。我国每年有进口。性微温,味辛、苦。具有行气镇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等功效,对于治疗腹胀、胃寒、肾虚、气喘有明显疗效,常用于治疗气逆胸满、喘急心绞痛、积痞、胃寒呕吐、霍乱、男子精冷、恶气恶疮等症。近代临床试验研究更表明,沉香是胃癌特效药和很好的镇痛药。但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的滥采滥伐,野生资源已日趋枯竭,现在全国药用资源相当缺乏,大部分依靠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好的沉香每千克要万元以上。

   (二)香料:莞香树结出来的香脂有特别的香气,人们等莞香树生长六七年后,把它连根挖出,加工成块状出售。每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买一些香块放在香炉里,莞香块不起明火,慢慢燃烧变黑炭化,熏出的袅袅白烟香气四溢,据说还有防蚊虫、防潮等功效,因此备受人们青睐。也有伐其主干后保存五六年,凿香头如马牙状,通称“牙香”,燃烧之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传说,莞香的洗晒由姑娘们负责,她们常将最好的香块偷藏胸中,以换脂粉,香中极品“女儿香”由此得名。

   (三)造纸:莞香的树皮色白质细,纤维柔韧,自古以来便是制造高级纸张的原料,用莞香树作原料制成的纸统称蜜香纸、香皮纸。

四、繁殖和栽培

    莞香一般用种子繁殖。于6月份采摘成熟果实,晾干,种子寿命短,晾干后应立即播种。播种宜条播或撒播。在苗床上,按行距15~20cm开浅沟播种,或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然后将种子轻压人土。宜稀播、浅播,播后覆盖厚1cm的火烧土或细砂,以不见种子为度,畦面再盖草,淋水保湿。若无天然荫蔽,则应搭棚,保持50%~60%透光度。每亩播种约5kg,可培育1.2~1.3万株壮苗。播后15-30天种子可发芽出土。当幼苗长出2~3对真叶,苗高10cm时,于阴雨天或晴天下午将苗移至营养袋中,营养土配方为表土加少量河砂、牛粪、过磷酸钙。再经6-8个月,当苗高60-80厘米时可出圃造林。

    莞香为弱阳性树种,幼时尚耐庇荫,不耐曝晒,但荫蔽不能过大,以40%~50%适宜,成龄则喜光照,光照可保证正常开花结果,种子饱满精壮。好生长于深厚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黄壤土和红壤土,喜湿润、耐干旱,幼年生长较慢,10年后逐渐增快,20-30年生植株,年平均高生长可达90厘米,平均胸径生长可达1厘米。树体最高可达15米,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五、莞香的历史

    莞香树在东莞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唐代时,莞香由国外传入;宋代时,广东各地已普遍种植,尤以莞邑为甚。清朝嘉庆《东莞县志》记载:“莞香至明代始重于世”。清末史学家陈伯陶编《东莞县志》又载:“莞香,先辨土宜,土宜正者。白石岭、鸡翅岭、百花洞(今大岭山镇)、牛眼石诸处亦不失为正;若乌泥坑、寮步则斯下矣。”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下)亦载:“莞香莞香,以金钗脑所产为良。其香种至十年已绝佳,虽白木与生结同。他所产者在昔以马蹄冈,今则以金桔岭为第一,次则近南仙村、鸡翅岭、白石岭、梅林、百花洞、牛眠、石乡诸处,至劣者乌泥坑。然金桔岭岁出精香仅数斤,某家家精香多寡,人皆知之。马蹄冈久已无香,其香皆新种无坚老者”。因东莞一带的土质特别适合莞香树的生长,出产的香料品质最好,名闻全国,是上贡的佳品。《广东史志》记载:“莞人多以香起家”,“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据称当时莞香甚是贵重,有“1两香等于1两银”之说。明清时期,东莞寮步的香市与广州的花市、罗浮的药市、合浦(前属广东)的珠市并称“广东四大市”。当时广东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外销的莞香多数先运到九龙的尖沙头(今香港尖沙咀),通过专供运香的码头,用小船运到石排湾(今香港仔)集中,再用大船运往广州,远销中国内地、南洋以及阿拉伯国家等地。由于莞香堆放在码头,香飘满堂,尖沙咀古称“香埠头”,石排湾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也就被称为“香港”,其后延伸到整个地区总称为香港。这是香港名称由来的重要说法之一。中山原称香山,据说也与莞香有关。古代,中山市地属东莞,以产沉香着名,故名香山。其中五桂山曾是沉香树的重要产地。

    解放前后,莞香遭滥砍滥伐,致使东莞曾经满山披绿的盛况不再,并濒临绝迹。目前在东莞,莞香这种标志性植物已难觅其踪,除在大岭山、虎门、寮步镇、清溪、凤岗等的个别村落风水林和原始次生林尚有少量野生莞香外,就连许多土生土长的东莞人都是只闻其名,而无法一睹其芳容。2005年末,一株上百年树龄的莞香树在虎门镇怀德雅瑶村被发现,它是目前该镇发现的唯一一株土生百年莞香。雅瑶的莞香树古树已成为该镇独有的人文景观,具有极大保护价值,该镇将向市提出申请,重新将其列入市古树名木保护名单。除此之外,鳌洲塔公园内也发现有6棵濒临绝种的莞香树。             

    二十一世纪,东莞确立了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生态绿城、文化新城的战略目标,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沉寂多年的莞香树又逢生机。目前,莞香的育种、培植等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岭山镇在大岭山森林公园内设立了一个面积达150亩“莞香种植基地”,大岭山镇鸡翅岭建有“女儿香”苗木生产基地,逐步实现莞香研究和生产的基地化和系统化。该镇成为目前东莞地区种植莞香最多的镇;东莞市植物园建立了一个珍稀植物园,在内特设了一个莞香园,专门进行莞香育种培植,目前已成功育种培植4000多株莞香苗,并有意向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联合进行莞香的有关科研课题研究;“绿色世界”附近种植了以莞香作为行道树;为尽快解决莞香大批量快速培植技术问题,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已经开始组织科研力量对莞香进行组织培养的研究;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手植莞香树;东莞市的领导干部、青年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热衷种植莞香树;镇区的文化广场、城市道路、绿化小区纷纷种植莞香树……被誉为东莞的特色和骄傲的“莞香”再度风靡莞邑大地。

    历史赋予了莞香新的涵义,莞香不仅仅是香,更是一种文化。每一个东莞人都在深切地期待着,期待着“莞香”这一东莞的百年传奇香飘万里、香火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