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拳 谁来拯救?_民间体育_中国·东莞
头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东莞 > 文化东莞 > 民间艺术 > 民间体育
莫家拳 谁来拯救?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www.dg.gov.cn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字体:??
    莫家拳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原称“六度阴阳掌”,起源于动荡时期,经常用于战阵,招式狠辣,动辄取人性命,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莫家拳以腿法见称,有虎尾脚、撑鸡脚、穿心脚、钉脚、过门连环脚等十多种腿法名堂。

    家家习拳术,辈辈出高手。桥头曾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着名拳师和武进士,也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传奇。随着时代的变迁,桥头莫家拳却逐渐式微,尽管桥头镇村两级展开了拯救广东名拳的系列行动,也成功申报莫家拳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年青一代学武兴趣大减,莫家拳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每年春节,大洲村的莫家拳表演都会吸引众多观众。

    功夫演变 硬功夫变“花拳绣腿”

    白衣黑裤红腰带,或出黑虎拳、或踢旋风腿、或劈关公刀、或舞长龙棍,胸前“莫家拳”三个字忽停忽动……这一幕只有在桥头大洲村莫家拳培训基地才能看到。今年67周岁的莫柏许,是莫家拳第五代正宗传人,现在担任桥头莫家拳武术队总教练。他说:“儿子和孙子都不会打拳,不知道《拳谱》该传给谁。”

    春节期间,大洲村舞麒麟用的是莫家拳功夫,麒麟舞之后也有专场的莫家拳表演。尽管招式还在,但莫家拳实战能力大减,当年的硬功夫已逐渐嬗变为表演性质的“花拳绣腿”了。

    政府行动 筹办武馆拯救莫家拳

    2000年开始,桥头大洲村恢复了中断几十年的培训基地,组织了老师傅给年青一辈传授拳术,运作经费从最初的3万元/年增加到2008年的18万元/年。2007年起,桥头镇开始为莫家拳申报省非遗。2008年9月,在桥头第一小学成立莫家拳培训基地。

    桥头的行动吸引了香港同胞的目光。祖籍桥头石水口村的莫德裕最近频繁往返于莞港两地,“香港没人学了,现在桥头有人学,我不想让莫家拳失传了,所以就回来交流交流。”

    为了更好地保护莫家拳,桥头准备在全镇所有中小学的体育课上普及莫家拳。同时还在筹建莫家拳协会和武馆,协会9月份可以成立,武馆争取今年内开馆,这次武馆培训的是格斗型的莫家拳。

    专家建议 关键是解决学员出路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俊华教授说,武术遗产没有整体保护遗产生态的需要,要通过学校、武馆等机构来推广。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许智能则表示,关键要保护好传承人。怎样才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莫家拳?广州市武术协会莫家拳会会长张国琛表示,关键是要解决学员的出路问题。比如让武功高强的莫家拳学员参演影视作品,就是一个办法。他认为,桥头政府可以动员的资源很多,比如成立奖励基金,对在重要武术比赛中取得成绩的运动员给予重奖,也可以组织各类的比赛、表演。

    口述

    当年练拳就像打篮球

    口述人:莫柏许 67岁

    我13岁开始学莫家拳,白天上课,晚上点着煤油灯练拳,还亲手抄写《莫家拳棍谱》。那时候,几乎个个青年仔都练拳,就像大家现在打篮球一样,我们大洲村一个村就有3个武馆。现在,桥头全镇称得上拳师的只有二三十个了。

    镇典

    莫家拳拳手传说

    迄今为止,桥头人中还流传着很多关于莫家拳的传奇。

    清末,青年拳手莫有仔,一脚定姻缘,把粗铁桩踢断,娶回赵家的千金。同在清末,桥头莫家拳传人莫黎胜,在香港用”冲天脚”把不可一世的俄国摆擂者打败,为国争光;光绪二年(1976年),武举人莫雄谋在皇帝面前应试表演刀法,不慎失手,大关刀落地,莫雄谋急中生智,一脚撩起80斤重的大关刀继续舞动,皇帝震撼,把他钦点为蓝翎武进士,“魁星勾斗”的招式也得以创立。到民国,抗战爆发后,众多莫家拳子弟纷纷加入抗战队伍,莫淦钦就是一个代表,80年代,他还当上了东莞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采写/摄影:记者 刘辉龙 实习生 林文锦)

文章关键词: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    承  办: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备案号:粤ICP备1101275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