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剧 之 《牡丹亭》_民间曲艺_中国·东莞
头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东莞 > 文化东莞 > 民间艺术 > 民间曲艺
名家名剧 之 《牡丹亭》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www.dg.gov.cn   来源: 一搜
【字体:??

 

   160多年前曾盛兴于崇明、流传于大江南北的民间曲艺《牡丹亭》,一名《还魂记》,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传奇剧本。明汤显祖作。刊本极多,明吕玉绳、沈璟、臧懋循、冯梦龙、硕园等人都有改编本,沈改本名《同梦记》(今佚),冯改本名《风流梦》(今存),改本曾引起汤显祖极度不满,但后来的演出对汤本原词多少都有些改动。刊本中以清晖阁、冰丝馆和“三妇合评”(清吴人的“三妻合评”)本等最着名。解放后有《汤显祖集》本,又有单行注释本。照汤显祖原词制曲的曲谱以清叶堂《牡丹亭曲语》最着名。

    写南末时南安太守杜宝延师陈最良教女丽娘读经书,丽娘感到封建礼法的拘束,在侍女春香的怂恿下,游园散闷,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醒后感伤病死。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养病,拾到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朝夕对面呼唤,丽娘鬼魂与柳相见,并复生与柳结为夫妇,最后以柳中状元,丽娘也得到封赠为结。

    明嘉靖时晁栗《宝文堂书目》小说类有《杜丽娘记》,传奇可能即据以改编。剧本写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精神的摧残,讽嘲陈最良的迂腐,歌颂了社丽娘、春香追求自由幸福的愿望和斗争。曲词优美,人物刻画细致而深刻,并有突破南北曲旧格律之处。剧本对当时和后来都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特别在被压迫的青年妇女中引起很大的共鸣,如传说娄江女子俞二娘因读此书,断肠而死;杭州女演员商小玲因演此剧,伤心而亡等。万历以后一百余年内,许多传奇作家都摹拟此剧的构思和文字风格,某些戏曲史论着称之为“玉茗堂派”。

    昆剧常演出的有《闺塾》(通名《学堂》或《春香闹学》)、《游园》(通名《游园惊梦》)、《抬画》《玩真》 (通名《拾画叫画》)等出。

    《闹学》,也叫《春香闹学》、《学堂》。昆剧传统剧目。明传奇《牡丹亭》之一出,原名《闺塾》。写南安太守杜宝聘请陈最良为其女丽娘讲授经书,并命侍女春香伴读。春香天真活泼,不愿受塾规的束缚,对陈的迂腐加以嘲弄。京剧按昆曲本演出。川剧、楚剧均有此剧目,楚剧名《闹黉门》。

    《游园惊梦》。昆剧传统剧目。明传奇《牡丹亭》之一出。写杜丽娘与侍女春香至后园春游,触景生情,陡兴伤春之感;游倦归房,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相会,园中花神皆出护佑,旋为其母之唤声所惊醒。京剧按昆曲本演出。徽剧、秦腔、豫剧均有此剧目。现一般都在《游园》后夹演群舞性质的《堆花》。

    《拾画叫画》,昆剧传统剧目。明传奇《牡丹亭》之一出。写柳梦梅寄宿太守杜宝旧园,于太湖石畔拾得杜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频频呼唤,自言自语,仿佛与真人对话。

文章关键词: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    承  办: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备案号:粤ICP备1101275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