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自梳女80年后重获国籍_莞人莞事_中国·东莞
头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东莞 > 文化东莞 > 莞人莞事
百岁自梳女80年后重获国籍
中国东莞政府门户网站 www.dg.gov.cn   来源:
【字体:??

■昨日,94岁的梁检群与记者们分享恢复国籍的愉快心情本报记者 郑家雄 摄

  昨日上午,100岁高龄的望牛墩镇自梳女陈有娣从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长陈沂雄手中接过户口本,先是笑呵呵,然后热泪盈眶。

  陈有娣二十岁左右就到新加坡务工,加入新加坡国籍的她晚年回到家乡,却因为年老体弱又没有中国国籍,生活困难。恢复国籍后她可以跟本地老人一样享受医疗保险。昨日,全市和她一起恢复中国国籍的首批自梳女有4名。据了解,目前市公安局已先后完成了33名东莞籍自梳女恢复国籍申请的受理审核工作,国籍恢复手续正在办理中。

  4名“自梳女”恢复中国籍

  “快中秋了,您回家了,真正和家人团聚了。”昨日,赶在中秋之前,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市侨联、市侨务局等多个部门来到望牛墩,为该镇两名自梳女送上户口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复籍证书。这两名老人家,一人叫陈有娣,今年100岁,91岁才回乡;一人叫梁检群,今年94岁,80岁才回乡。恢复国籍后,两人的户口都挂在自己弟弟户下。和她们一起恢复国籍的还有住在茶山和东坑的两名自梳女。

  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衰落,许多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同行,部分女性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成为“自梳女”。有的因为生活所逼,加入了外国国籍。上世纪90年代初,她们开始陆续返回国内居住,望能落叶归根。陈有娣和梁检群便是其中两人。

  据了解,目前全市有“自梳女”四十多人,主要分布在常平、寮步、高埗、横沥、东坑、大朗、石龙、石排、茶山和望牛墩等镇街。其中,前几年以城区数量居多,近年随着老人的陆续去世,城区已基本没有“自梳女”归侨了。目前,人数最集中的是常平镇,约有10余个,最少的镇街则只有1~2个。

[cms-page-tar]

 

  可参加医疗保险

  东莞“自梳女”大多数是8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自梳女”归国后,主要是跟自己的亲戚住一起,也有部分“自梳女”回到年轻时与姐妹们合建的“姐妹屋”住,由于回国时她们都年事已高,没有工作能力,生活相对清贫和艰辛。因为没有中国国籍,又无法享受社会福利。

  今年3月份,市公安局在“大走访”中了解到自梳女的情况后,专门派人到自梳女居住的镇街进行调查核实,并收集证件、撰写报告,协助她们向公安部申请恢复国籍。据了解,目前东莞先后完成了33名东莞籍自梳女恢复国籍申请的受理审核工作,并于7月底将材料上报公安部。其他自梳女恢复国籍的申请正在加紧办理中。

  其实,早在2007年,市委市政府就决定,参照东莞市低保对象补助标准,拨出近35万元专款对生活在全市各镇(街)的贫困孤寡老归侨每人每月补助342元(其中生活补助款300元,医疗救助金42元)。2008年提高至442元,2010年又提高至482元。但这些救助金,只能基本维持一些简单的生活需求,而医疗支出是老人们生活里最主要的支出,成为她们沉重的负担。

  记者从东莞市社保局获悉,按现行政策,自梳女恢复国籍后,可通过社区或村委会参加医疗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医保待遇。

  小资料

  “自梳女”

  “自梳女”是新中国成立前出现在珠江三角洲的南海、番禺、顺德、中山、东莞等地的一个独特社会群体,最初出现于明清中后期。

  当时一些未婚年轻女子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地位卑微,受婆家虐待,由于不甘心受此束缚,她们矢志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和不落家的特殊习俗,相沿300多年,至晚清及民国期间达到高潮。立志不嫁者举行一定的仪式并由年长的不嫁者将辫子梳起来,称为“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后,要一直保持独身至死。

  1949年前,很多独立意识强的“自梳女”随着老乡漂洋过海,去香港、东南亚等地打工,有部分长期在海外的“自梳女”为了工作生活便利已经加入了所在国的国籍。但随着年纪增大,这些在海外没有亲戚的“自梳女”又产生了“落叶归根”的念头。

  当她们返回家乡生活的时候,却处于一种没有中国国籍的尴尬境遇,享受不到与当地其他老人一样的社会福利待遇。对于老年“自梳女”而言,会造成生活上的诸多不便。

[cms-page-tar]

文章关键词:
相关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    承  办: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备案号:粤ICP备1101275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