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_社区风貌_东莞·南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南城 > 社区风貌
石鼓
字体大小: 发布日期: 2016-03-31 15:55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一、基本情况

石鼓社区位于南城西南部,东北及东部与白马、蛤地社区相连,西部和万江街道、道滘镇隔东江南支流(厚街水道)相望,南部与厚街镇赤岭毗邻,北部和白马社区接壤。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辖有7个居民小组。2015年底,有户籍人口1800余人,外来暂住人口5000余人。

二、社区历史

石鼓是个古村,因石鼓山而得名。崇祯《东莞县志》载:“石鼓山在县城西南二十里。有石如鼓,《南越志》云:邑有乱则鸣,昔卢循来寇,隐然有声,循即败。”卢循反叛犯东莞一事在东晋义熙六年(410年)。石鼓李姓占绝大多数,源出于白马。元延佑三年(1316年),李春叟三弟李松叟的长子李观可分居石鼓村,为李氏石鼓房祖。

明代时,石鼓属恩德乡第十都。清代时属缺口司。民国23年(1934年),属第一区周溪乡。民国36年(1947年),属第一区赤屏乡,称第十八保、第十九保。1949年11月,属第二区周平乡。1952年冬,从周平乡析出,与白马、袁屋边一起成立白石乡,划归第十二区(后称厚街区)。1961年,从厚街人民公社划归篁村人民公社,称石鼓生产大队。

1979年,石鼓有水田1650亩,旱地750亩,山林165亩,鱼塘30亩,农业耕作以水稻、黄麻、甘蔗、花生、木薯为主。集体总收入为24万元,人均收入为172元。1979年10月,港商李旭江、卢华盛投资开办第一家来料加工毛织厂。1981年办起玩具厂,此后陆续建成大龙工业区、蒲芦尾工业区,引进数十家港商、台商工厂。

三、社区发展

石鼓社区居委会利用地处广深高速公路及东莞大道出入口的优越地理位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厂房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引进各类企业50多家。

近年来,社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致力于打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完善社区的各项基础硬件设施建设。目前,石鼓各项建设已基本配套完善,已实现100%道路硬底化,100%自来水到户,100%污水排水系统暗渠化,100燃气普及率,建有文化广场1个,公园2个,图书室1个,健身路径2条,灯光球场2个,综合健身场所1个,垃圾压缩中转站1个,一类二类公厕各一座。随着社区经济的不断增长,石鼓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和规模,使社区各项建设发展迅猛,宜居生活指数不断得到改善提高。石鼓社区党工委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丰硕成果,受到上级党和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并获得各种荣誉称号。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2005年被省爱国卫生委员会评为卫生村,市委市政府评为“文化建设达标社区”;2007年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标兵”称号;2008年被市政府评为“科普社区”;2009年获市政府首批“市容环境优美社区”称号;2011年被评为“东莞市宜居社区”称号;2012年被评为“东莞市生态社区”称号;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社区”称号等。

联系电话:22404562传真:0769—22406692

【TOP】打印页面】【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