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_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头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东莞 > 城市特色 >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

【概况】2012年,东莞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核心任务,加快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三重”建设,规划打造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松山湖大学创新城、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三个增长极”,推进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开展“三打两建”,建设“六个东莞”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高水平崛起的良好开局,初步走出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道路。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010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人均生产总值6万元,增长4.9%;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845.6亿元,其中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6.3亿元,增长13.8%;进出口总额1444.2亿美元,增长6.8%,其中出口850.7亿美元,增长8.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898元,分别增长8.5%和9%。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2012年,东莞市狠抓“三重”建设,实施百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培育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出台“1+5”招商政策,举办世界莞商大会,引进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等重大合作平台,2012年新签总投资达1972亿元的重大项目81个。突出存量优化,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政策体系,抓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立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与加工贸易企业“四方联网”的管理服务平台,“外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加博会”,全市六成多的来料加工企业实现形态转变。强化创新驱动,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和人才东莞战略,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组织市党政代表团拜访有关部委和高校科研机构,引进北京大学光电研究院、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松山湖大学创新城,市财政出资1.5亿元与深创投共同组建5亿元的政府创新引导基金,组建总规模2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及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截至2012年,全市拥有15个处于国内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省级创新科研团队,拥有15个公共创新平台、12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和12个行业性技术创新平台,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前三位。

【发展环境优化】2012年,东莞以建设“六个东莞”为抓手,出台“1+6+X”营商环境政策体系,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开展“三打两建”行动,加快形成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秩序,“三打”工作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全省唯一受到中央综治办表扬的地级市。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系列活动,组织市镇领导“访企业、送服务、促转型”,制定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48条”政策,实施新10亿元融资支持计划,出台减轻企业负担“50条”政策,取消减免4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推动中介机构降低服务收费,打破垄断增加企业再生资源收益,预计为企业减负40.5亿元。推进依法治市,开展“市民评机关”活动,对服务窗口进行明查暗访,在全省率先实行行政审批绩效电子监察结果向社会公布,着力解决推诿扯皮、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等问题,增创政府服务“加一”和综合成本“减一”优势。

【改革创新深化】2012年,东莞市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第一批审改目录,压减行政审批事项296项,其中取消239项,减幅达41.3%。遵循“宽进严管”“积极稳妥”的总体思路,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改革后基本实现排队取号不超过5分钟,等候不超过1小时,执照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加快建设网上办事大厅、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建成全市电子政务云平台,提高行政效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出台“1+5”系列政策文件,破解部分镇村支出较大、债务较重、转型乏力等难题。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制定社会建设“1+7”政策文件,与省社工委共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组建社会建设研究院,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放权目录和购买服务目录,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试点项目,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组织和枢纽型社会组织,完善异地务工人员融入东莞的制度设计,成功承办省首届社会建设创新年会,社会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

【区域协调发展】2012年,东莞市谋划打造东中西三个新的增长极,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东部的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占地17平方公里,计划投资600亿元,形成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数控装备等关键技术龙头带动、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示范效应,带动东莞市东部地区发展;中部的松山湖大学创新城通过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的交流合作,集聚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器械、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方面的协同创新,增强对全市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西部的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上升为省级战略“经济区”,着力在幸福导向型产业发展、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建设、穗莞合作、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创新,打造东莞发展新的“兴奋点”。创新利益平衡机制,落实财政超收分成、公共管理支出补助、生态补偿、市内“双到”扶贫等政策措施,推进市镇主导开发、兼顾村组利益的统筹发展模式。探索欠发达镇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开发、“三旧”改造等,带动后进镇村协调发展。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深莞惠一体化和穗莞战略合作。

(市委政研室供稿)

最近更新
热点新闻
主办单位:东莞市人民政府    承  办: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 : 4419000098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0375    备案号:粤ICP备11012759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东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